本報訊 美國谷歌公司的“谷歌學術”在本周迎來了20歲生日。研究人員表示,作為最大、最全面的學術搜索引擎,“谷歌學術”已成為科學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然而,據《自然》報道,近年來,學術搜索引擎領域的競爭越發激烈,“谷歌學術”迎來了利用人工智能(AI)改善搜索體驗以及允許用戶下載數據的競爭對手。
“如果‘谷歌學術’的主要搜索引擎地位被推翻,可能就是現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計算社會科學家Jevin West說,現在,其他競爭對手也在創新,新的工具不斷涌現。
“谷歌學術”剛出現時曾帶來一場革命——研究人員終于不用跑到圖書館翻閱資料或通過訪問科學引文數據庫的付費在線服務來搜索學術論文了。當時,訪問免費、信息廣泛和搜索選項豐富等諸多優勢,使得“谷歌學術”逐漸成為研究人員的“心頭好”。
不過,“谷歌學術”在一些方面仍不透明,還限制了搜索結果的批量下載,這些結果多用于文獻計量分析。而在過去幾年里,可以提供這種文獻計量數據的競爭對手不斷出現。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文獻計量學家Alberto Martín-Martín表示,如今,“谷歌學術”的許多優勢,其他平臺也都具備。
與此同時,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如ChatGPT以及其他使用大語言模型的工具,已成為一些科學家搜索、回顧和總結文獻時的首選應用程序,甚至已替代了“谷歌學術”。
對此,“谷歌學術”正在努力做出調整,從而跟上時代的步伐,比如使用AI對文章進行排名、為進一步的搜索查詢提出建議,并推薦相關文章等。本月早些時候,谷歌在其PDF閱讀器中引入了AI生成文章大綱的功能。“谷歌學術”聯合創始人Anurag Acharya介紹,現在的搜索工具能夠嘗試理解用戶查詢的意圖和背景。
目前,“谷歌學術”尚未提供的一個功能是利用AI生成搜索結果的概述。Acharya表示,以簡潔的方式總結多篇論文的結論,其中還要包括重要的背景,這非常具有挑戰性。“我們還沒有找到有效應對這一挑戰的方案。”(徐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