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圖②:《德夯幻境》室外大劇場現場。
圖③:馬欄山視頻超算中心。
以上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吃頓飯再喝杯咖啡的工夫,一部原本需要渲染20小時的4K視頻就渲染完成了。在位于湖南省長沙市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中,憑借一臺“視頻超算”,視頻渲染效率在平臺算力支撐下可提升百倍以上。
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一部包含大量3D特效的影片,涉及三維模型渲染、特效合成等,渲染速度慢、后期制作時間長。“有了‘視頻超算’的算力,視頻產品制作周期大幅縮短、制作成本大大降低,讓創作思路更連貫、制作流程更順暢。”長沙馬欄山投資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呂紹和說。
像這樣的科技賦能,只是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致力于文化與科技融合的一個縮影。馬欄山本沒有山,但如今,這里崛起了視頻文創的“產業海拔”,形成了一片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發展高地。
新業態帶來全新文化體驗
科技對文化的賦能,正在助力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從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到廣播、電視的應用,再到一根網線和互聯網世界接通……我們如今的便捷生活,離不開文化和科技的一次次融合。當前,以5G、大數據、AI(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早已嵌入人類生活,并對文化業態、內容和傳播產生深遠影響。一批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深度互動的新興業態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
“這就是浯溪碑林中的一塊,你看,經數字修復后,連筆鋒的力度都能看到!”馬欄山文化數字化創新中心理事長李武望展示的一組對比圖,仿佛讓人回到千年前工匠藝人身處巖壁,將文字鑿入不朽山石的瞬間。
湘江邊的浯溪碑林,集中保存著自唐起的歷代摩崖石刻505方。眾多文人墨客在崖壁上題畫寫記,或大或小、或篆或草的詩文石刻沿著山體漸次鋪開。寄情于山石之上,千年文脈在四季變換中綿延回響。然而歷經風雨侵蝕,摩崖石刻表面出現不同程度風化,有些已無法用肉眼辨認。
如何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存重現彼時的模樣?
“用‘數字化’手段讓石刻煥發新生。每塊石碑都從數十個方位采集上百張照片,通過技術實現痕跡辨識度0.01毫米的高精度數字成像?!崩钗渫榻B,“做完數字采集、修復后,我們還將對石碑石刻建立7層24類數據的全信息模型、打造紀錄片……讓文物不僅‘被看見’,還要‘被看懂’。”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集成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增強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萍假x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可感知”到“被應用”。一個個全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正在馬欄山形成。
“星河輪轉,時光千載,君且看,今日長安?!敝灰妱幼鞑蹲窖輪T身著特制“動捕服”鏈接數字人“李白”,先是演繹起少年李白邀大家共賞長安盛景的豪邁,其后畫面一轉,他的手部做出彈奏琵琶的酣暢動作,畫面中的中年李白隨之奏起“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壯美樂章……
這是日前“出圈”節目《山河詩長安》前期制作時的真實場景。在節目AR創意互動中,觀眾拿著手機對著地標建筑輕輕一掃,就能看到李白穿越而來后“詩意滿長安”的恢宏畫面?!跋噍^于傳統的手工動畫制作方法,動捕技術縮短了制作周期,效率提高2至5倍,特別是在涉及大量動畫場景的項目中,優勢更加明顯。”凌云光(馬欄山)虛擬制播基地總經理王學哲說。
科技賦能,讓文化新業態加速“破圈”。憑借數字技術的應用,新型文化業態打破時空限制,為受眾帶來全新文化體驗,也為文化傳播打開更多可能性。
“動捕棚里使用的系統,從底層算法軟件到硬件,都是我們自主研發。利用園區‘云、網、算’資源,使用最新一代4K高速光學相機,達到亞毫米級超高捕捉精度,實現國產替代。基于園區產業生態資源,我們也為廣播影視、游戲動漫等多個行業提供技術服務。”王學哲說。凌云光去年入駐馬欄山,如今一個擁有120個攝像頭的全國產動作捕捉棚已經建成。
“文化是軟實力,科技是硬支撐。文化與科技融合是文化產業數字化的大趨勢和關鍵。當軟實力遇上硬支撐,二者的融合必將迸發出澎湃活力,催生出更多創新成果?!瘪R欄山(長沙)視頻文創園黨工委書記曾雄表示。
文化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如今,年輕消費者追求的不僅是單一文化產品,還希望擁有能為其帶來豐富體驗感和情感附加值的消費方式
“后面的幺幺,來說兩句!”
“祝阿婭和石頭幸福美滿!”
近日,沉浸式苗境喜宴劇場《德夯幻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奇觀旅游區上演。一位小觀眾化身“劇中人”穿越時空,出席一場盛大的苗寨喜宴,和劇中角色零距離互動。
“‘德夯’意為‘美麗的峽谷’,整部劇以億萬年玄武巖山崖為天幕,以傳統苗寨樓體為舞臺,由9個小劇場和1個水月幻境室外大劇場組成,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劇情推動者,‘開盲盒’一樣走進老鄉家中,穿越回詩意又熱血的湘西,一起演繹湘西兒女英勇抗戰、保家衛國的動人故事?!睂а堇顝┙榻B。《德夯幻境》于去年國慶期間一經亮相便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榜,今年“五一”假期,更是一票難求。
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不僅催生了新型文化業態,更塑造了新型消費業態。類似的“沉浸式體驗”,是當前文化消費的關鍵詞之一,特色場景式消費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觀眾在現場實景實境觸碰到“詩和遠方”,獲得更具體驗感的文化認知和審美享受。而這種全新的消費體驗,也為文化產業釋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科技讓文化煥發新活力,不能簡單理解為某一個高難度鏡頭、某幾個精彩畫面,還貫穿著包括創意、策劃、執行等在內的全鏈路產業,有著巨大的產業價值。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令文化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文化新業態行業帶動效應明顯。據國家統計局2024年一季度數據顯示,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126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9%,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3.4個百分點。
“以前,一場演出需要十幾名技術人員,如今通過數控裝置、裸眼全息影像等技術,現場采用一鍵式智能控制,一場演出只需要1名技術人員操控,極大降低了人力運營成本,充分體現了數字藝術生產力?!崩顝┱f。
科技賦能,讓優秀文化“火”起來,文化產業“旺”起來。作為夜晚沉浸式文旅項目,《德夯幻境》打破了傳統景區以門票收入為主的運營模式,去年“十一”假期演出期間,景區收入同比增長183.85%。
“歡迎來到《恰同學少年》青春劇場!大家所在的地方就是20世紀初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長廊,我們將在這個劇場里還原一場百年前青年們的青春歷程……”在橘子洲景區,一幢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建筑中,一場沉浸式青春劇正在上演。置身于紅色旅游體驗新場景,觀眾在欣賞演出的同時親歷了一次穿越百年的情感互動體驗。2023年5月至今,《恰同學少年》完成演出超580場,接待觀眾6.3萬人次。
“如何通過科技賦能,讓各類文化產業融合更緊密、產品更多元、體驗更豐富,一直是我們園區關注的方向之一。”馬欄山(長沙)視頻文創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李勁松介紹。
在馬欄山,類似《德夯幻境》《恰同學少年》等這般在文化科技融合領域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的企業及團隊被積極引入。產業園成立以來,累計新引進上下游企業3000余家,形成了涵蓋創意、內容制作、儲存、播發、交易的數字文化產業鏈,實現“產業園就是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游”。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實現規上企業營收超2700億元、稅收160億元。
“融合題”如何繼續破題
文化科技融合產生的效能,實現了“1+1>2”,為人們打開更多想象空間,更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
“想象一下,你寫下一個故事,然后‘噗’一聲就生成了一段視頻。就像魔術師從帽子里變出一只兔子,萬興‘天幕’能一鍵‘變’出60秒以上的視頻。”萬興科技副總裁朱偉介紹。文生視頻、視頻生視頻、文生音樂、視頻配樂……即使沒有任何視頻制作經驗,人們依然可以創作出具有一定水準的視頻。音視頻多媒體大模型萬興“天幕”今年1月在馬欄山發布,并于近日正式公測。
近年來,以ChatGPT大語言模型、Sora文生視頻大模型為代表的大模型的出現,預示著AI(人工智能)時代的加速到來?!皞鹘y內容生產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萬興‘天幕’通過AI技術,能快速生成高質量的音視頻內容,極大提高內容生產效率,推動整個產業鏈創新。大模型正在從圖文1.0時代進入以音視頻多媒體為載體的2.0時代?!敝靷フf。目前,萬興科技大模型研發中心已落戶馬欄山。
多種文化形態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場景,科技又反過來賦能催生新的文化業態,從業者利用新技術,探索創意表達,滿足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需要。
“事實上,視頻大模型效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應用難度和挑戰較大;獲取視頻數據不難,但要將其轉化為可用于大模型訓練的數據,仍需一定的成本、時間和技術能力?!痹谡劦轿磥戆l展時,朱偉說。
音視頻制作人效比不高,人力成本高,現有制作流程所需軟件大多由國外主導……當前,音視頻產業在發展中仍然存在問題,亟須破解。以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為代表,湖南音視頻產業集聚性強,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音視頻資源存量,為新技術運用提供了廣闊空間。
“愛芒導演,我的視頻希望能剪出一種懷舊的感覺,就像回顧自己小時候走過的路一樣?!薄懊靼琢?,我們在拍攝時,可以選擇具有年代感的場景,同時加入童年回憶元素,比如小時候的游戲、美食等。你覺得怎么樣?”
近期,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新上線的一檔真人秀綜藝節目中,AI助理導演“愛芒”為嘉賓們策劃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并接到了視頻剪輯的第一單。
能做節目策劃、選角,能承擔文案撰寫、分鏡腳本編寫,還能剪短視頻……“‘愛芒’導演代表了人工智能在影視制作領域的一大步。目前它還不能完全獨立勝任導演工作的方方面面,但隨著技術進步,我們希望它未來能夠在擴展多語言能力、引入視覺識別功能、通過外接設備與物理世界互動等方向演進?!泵⒐鸗V智能算法部多媒體算法組組長余意說。
進一步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既要看到科技賦能,也要看到高質量文化創新對科技的引領。讓文化企業的需求與科技企業的能力高效匹配,降低對接成本,促進雙方的深度合作。
“在馬欄山,文化和科技‘雙向奔赴’的狀態出來了!我們正著力打造‘云、網、算’的技術底座,創新‘產、學、研、用’一條鏈,培養、吸引更多善于使用新技術手段的人才,推動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期待未來更多文化新業態在馬欄山誕生。”曾雄說。(本報記者 何思琦)
版式設計:張芳曼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9日 第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