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可以在中國更便利消費了”(環球熱點·外籍人士在華支付更便利①)
03:20
在華消費支付方便嗎?聽聽外國人怎么說
編者的話
近年來,中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擴容,中外人員往來進一步密切,外籍人員來華消費支付問題日益顯現。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發布,提出要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務體系。近段時間以來,中國相關部門、金融機構、支付平臺已經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眼下,外籍人員在華支付體驗如何?怎樣進一步提升支付服務水平,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本報今起推出“外籍人士在華支付更便利”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支付服務是最基礎的金融服務之一。近年來,中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近日,我們采訪了10多名來華工作、學習、旅游、從事商務活動的外籍朋友,他們感到中國的移動支付非常時尚、非常酷。近段時間以來,中國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務體系。外籍人士對此十分期待,認為這些舉措將提升他們赴華工作、學習和旅游的便利度。
“移動支付方式讓我感到輕松和快樂”
“這些年我只使用移動支付方式,我甚至不記得上一次在中國使用現金或者銀行卡付款是什么時候的事情了。”來自英國的視頻博主斯圖爾特·威金,已經在中國北京生活和工作16年,如今他十分習慣使用移動支付。
在威金看來,中國的移動支付服務發展非常迅速,也十分方便,因為這種支付方式被集成到許多別的應用和平臺上。他舉例說,在餐館點餐時,可以使用手機掃碼點餐,還能將在第三方應用程序比如小程序上申請的折扣券在支付餐費時抵扣,兩者之間無縫連接。
移動支付還深入到威金的工作中。前幾天,他到家附近的打印店打印一些文件。以前,他需要把文件副本發送到店員的手機上,再轉到電腦打印,然后他掃描二維碼支付費用。最近,打印機設置了一個迷你應用程序,他可以上傳文件、指定大小并直接付款,“我甚至可以在家里這樣做,不需要再等待”。
威金說,在英國一些人也使用移動支付,但主要是利用近場通信技術的非接觸式支付,這種方式與移動支付一樣快,但它缺乏移動支付所提供的應用程序和其他系統之間的集成功能。“總的來說,移動支付對于習慣和熟練使用它的人來說非常好,但可能會讓一些老年人和短期來華的外國人士有些跟不上。”
“在中國生活的各方面變化很大,這從人們使用紙幣到移動支付的變化就能看出來。”來自蘇丹的馬哈茂德已在中國生活和工作7年。他曾在中鐵十八局集團(沙特)有限公司工作,后來到中國留學,畢業后在華工作。來中國留學之初,他攜帶了現金、銀行卡。后來,他常和中國朋友外出用餐、旅游,同行的中國友人總是給予他“支付饋贈”,因為使用手機支付的速度太快,還沒等到他拿出現金,朋友已經支付完成。后來,他下載了微信、支付寶等平臺,逐漸熟悉移動支付。
最近馬哈茂德欣喜地發現,微信可直接綁定境外銀行卡,且在綁卡驗證、姓名格式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支付寶國際版App也能夠綁定境外銀行卡,注冊、綁定銀行卡后可以直接進行掃碼支付。“這真是讓外籍友人感到開心的消息,我可以在中國更便利消費了。我喜歡這種支付方式,這讓我感到輕松和快樂。”他說,中國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使用移動支付,如果今后能對外國人在語言支持、使用指南和教程、電子發票等方面做進一步優化,它會更受歡迎。
一些來華生活和工作時間較短的外籍人士,也樂于嘗試體驗中國這種新型支付方式。去年9月,來自意大利米蘭的路易吉·德拉雷納在中國取得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成為浙江青田喬葉里美食學院的合伙人。在中國購物時,他已經學會使用移動支付。不過他坦言,對于一個長期使用國外銀行卡的外國人來說,學會申請使用移動支付不太容易。同樣來自意大利的瑪麗亞到中國生活后,最近聽說中國的支付平臺可以綁定國外銀行卡,就嘗試下載了一個支付程序,并求助好友幫助綁定外卡。瑪麗亞說,在意大利,人們習慣于使用信用卡、現金,利用數字平臺進行支付的很少。她期待使用這種新的支付方式。
“多種支付方式各有所長”
“現在我基本上像中國本地人一樣,外出只帶一部手機消費支付。”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新加坡籍留學生張繼方說,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她留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掃碼付款、交通出行、線上購物等。
最近,張繼方學會了微信刷掌支付方式。在錄入手掌掌紋后,只需簡單揮手就能完成支付。“我第一次覺得支付可以變得如此有趣。”她說,往常如果手機突然沒電或者沒網絡,會造成許多不便,刷掌支付正好解決了這類問題,希望將來推廣到越來越多城市,并更加注重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張繼方認為,中國的移動支付優勢在于將聊天娛樂、生活服務、轉賬支付等功能結合起來,應用場景更加綜合化、多元化。她說,新加坡也有本土的移動支付工具,但人們還不能完全脫離現金,有些商店不接受刷卡或移動支付。
父母來華探望時,張繼方曾指導他們下載微信和支付寶。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她的父母在操作時存在一些障礙。她說,如果有詳細的在華支付介紹匯總,會更加便利。期待加強針對外國人的移動支付宣傳,讓外籍人士能夠按照步驟設置,找到自己適合的支付方式。
馬來西亞留學生陳蔚軒來華留學已有一年多,剛開始使用移動支付時,她曾陷入窘境。來中國留學前,她發現此前認證過的護照過期,需要用新護照替換并重新開通賬戶。當時開通手續較為麻煩,她只能咨詢客服。在馬來西亞上網課時期,逢年過節時中外同學之間喜歡發紅包、搶紅包,由于當時支付平臺只能綁定中國境內銀行卡,外籍留學生無法接收,也無法回贈他人。
“這種情況現在已經有很大改觀。”陳蔚軒說,她在幾個月前發現,支付平臺已經可以綁定國際銀行卡,開通和認證流程也在簡化。現在,無現金支付習慣已經融入她的日常生活。
很多受訪的留學生在中國采用過移動支付、刷卡和現金方式進行消費,認為這些支付方式各有所長。來自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多米尼克·弗里德伯格已到中國半年,現金消費和移動支付搭配使用。來自津巴布韋的留學生布諾已經來華學習、生活4年,目前較為習慣使用銀行卡支付和現金支付。她說,隨著銀行卡限額提升和消費場景增加,在中國支付時便利多了。來自泰國的留學生林姝梅來到中國11個月,在同學幫助下,她經常使用手機進行支付,感覺這種方式很簡單和方便。一些留學生期待移動支付更加注重提升外籍用戶使用體驗度和用戶信息安全性,并增加更多接受外卡刷卡的商家和提供外幣現金兌換的自動取款機。
“展現出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溫度”
3月1日,中國與泰國簽署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協定生效,乘坐中老鐵路列車來華旅游的泰國游客明顯增多。免簽首日,在中老鐵路磨憨站,磨憨邊檢站服務驗放出入境泰國旅客同比增長200%。
“這是我第二次來中國旅游,這次的消費支付很方便。”泰國籍游客吉特蓬記得第一次來華旅游是新冠疫情發生前,他準備了很多現金,攜帶十分不便。這一次,他提前做好了“攻略”,下載了中國主流的移動支付程序,確保手機能連接到互聯網,并隨身帶一些零錢,旅行中支付過程十分順利。
春節期間,來自美國、波蘭、越南、羅馬尼亞等國的旅游團陸續抵達北京。波蘭游客茱莉亞所在的旅游團是北京市龍年首批入境團,由中青旅國際旅游有限公司承接。她說,讓她欣喜的是旅行社提供了外幣兌換服務提示、手機卡購買等提示,包括如何兌換小額現金和外卡支付等,并提供了中國移動支付平臺準備的春節支付禮包。她說,在中國消費支付時,她主要使用現金和信用卡,期待進一步增加接受外國信用卡刷卡的商戶數量,完善人民幣現金找零。她坦言,短期來華的游客更加關注開通移動支付的過程是否便捷。
中青旅國際旅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繼英說,很多外籍游客在使用外國信用卡消費時,期待適用地方更多一些。小額支付時需準備適量現金,導游經常協助游客取現。一些游客對移動支付感興趣,旅行社和導游還幫助游客使用手機下載相關程序。
一些采用“自游行”方式來華的外籍游客習慣于現金支付。來自美國的游客馬克來中國第一天乘坐出租車,車費370元,他拿出400元現金。見司機沒有現金找零,想用微信支付轉賬,但馬克沒有微信,表示可以不用找零了。誰知司機堅持開車到附近一家銀行,很快兌換了一個200元的零錢包,找了他30元。馬克說,司機熱心地向他介紹,中國的銀行現在提供“零錢包”服務,可以兌換零鈔。后來,他到銀行兌換了一個200元的零錢包,里面有10元、5元、1元等小面額現鈔。旅行期間,他到一些小商店購買食物、紀念品,大小面額的現金搭配使用,非常方便。
一些外籍人士常到中國進行商務活動。來自喀麥隆的查爾斯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經常往返于中國和喀麥隆。他記得前些年每年使用移動支付的限額較低,如果超過限額,需要帶著護照去銀行柜臺申請,對于像他這樣長期使用移動支付的外國人來說不是很方便。另外,辦理銀行卡、開通移動支付時需要提供很多證件信息,過程有些復雜。最近,中國主要支付機構將外籍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注冊、認證、綁卡的流程也大為優化,這讓查爾斯很開心。
查爾斯說,“我很高興看到,中國支付機構正在方便與安全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這些細節展現出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溫度。”
(本報記者 彭訓文、葉子、張淇、馮煜雯、朱嘉樂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3月16日 第06 版)